宿州市埇桥区房屋抗震鉴定重要性及单位
现有科学技术还无法对地震进行预测,只能在地震发生后,对地震波还未到达的区域进行预警,但预警时间往往非常短,且预警系统因成本高昂并未普及,在防震减灾方面还未有明显成效。目前防震减灾Zui主要方法还是设法提高建筑抗震能力。
对于新建建筑,国家已有规范要求进行建筑抗震设计,我们应在建造之前,就采用更合理的结构设计,抗力更高的材料,提升建筑整体的抗震质量。对于已投入使用的既有建筑,很多存在着未经正规设计、施工质量差、材料老化、违规改造改变用途等历史问题,甚至已在使用中出现了损害,则应进行抗震鉴定,查明建筑抗震能力,及时对抗震能力不足的房屋进行加固补强,防患于未然。
那有哪些因素会导致地基基础损伤?
1、由于地基存在淤泥、淤泥质软土、杂填土、膨胀土、湿陷性黄土等不良状况,导致地基软弱,产生过大变形。
2、由于设计缺陷、材料不合格、施工质量差等人为原因,导致基础先天不足,并影响上部结构。
3、基础埋置过浅,受冻融和雨水浸泡的反复作用,导致基础受损,影响基础的承载能力和耐久性。
4、新建房屋与原有房屋之间距离太近,原有房屋地基受应力叠加影响,引起地基的附加沉降,导致原有房屋产生整体倾斜或裂缝。
5、因相邻工程打桩、基坑开挖、降低地下水位等施工影响,导致原有房屋地基基础产生不均匀沉降。
框架结构是一种很敏感的结构形式,内部钢筋的配置情况对整体性能影响比较大。合理的配筋、合理的梁端柱端加密区、合理的节点配筋,可以让结构具有相当好的变形能力和水平荷载承载力。反过来,设计粗劣的框架结构非常糟糕,还不如施工质量良好的砌体结构。事实上,这种粗制滥造的框架结构在自建房中非常普遍。
建筑结构的尺度一般都很大,绝大多数建成之后都被掩盖在装修材料之下,可能很少有机会能够一览全貌。抗震能力,可以简单理解成承担水平荷载的能力。你站在公交车里,没抓扶手,公交车突然启动或者刹车,你的感觉就像是有人突然推了你一把。地震来了,建筑物的反应也是如此,就像是整个建筑被推来推去一样。
房屋抗震设防类别 :
甲类:应根据不低于乙类的要求对其抗震措施进行专门研究,并根据高于该地区设防烈度的要求采用抗震试算。
B类:6~8度的抗震措施应按照比本地区设防烈度提高一度的要求进行检查,9度时应适当提高要求;应根据不低于该地区设防烈度的要求采用抗震检查计算。
C类:其抗震措施应根据区域设防烈度的要求进行检查,并进行抗震检查。
丁类:7~9度时,应允许按照比本地区设防烈度降低一度的要求检查其抗震措施,并允许比本地区设防烈度适当降低抗震检查计算要求;6度时不允许抗震鉴定。
房屋抗震检测也称为房屋抗震鉴定,主要是评估房屋能承受多少级地震效应。目的是确定房屋在结构改造后是否仍能满足抗震要求,并对不符合抗震等级标准的房屋进行加固。
根据工程建设规范《现有建筑抗震鉴定与加固规程》(DG/TJ08-81-2015),按照框架-剪力墙结构体系、C类建筑(后续使用年限50年)对房屋结构抗震性能进行鉴定,对房屋结构抗震性能进行鉴定,主要分抗震构造措施鉴定和抗震验算两步。